您好,欢迎访问54321365bet!今天是: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廉政教育 > 清风文苑

黄山归来说“家风”

【发布时间:2018-06-06 18:17:44】 【来源:】【我要打印

前几日到黄山旅游,在黄山景区的宏村看到一幅对联:“二字缄言惟勤惟俭,两条正路日耕日读。”内心不禁有种久违的震颤和共鸣。

这是徽州文化中的家规、家训,也是农耕时代的家庭教育方式。徽州文化把渔樵耕读视为起家保家之本,勤俭是治家之道,它崇尚古风,讲究道德品质,提倡以诚信待人接物,做人做事不可因利失义,要义利兼顾,商而兼士,贾而好儒,既要耕读持家亦要读书明理。这种以勤俭持家,重德修身的家风和传承,既便隔着时空,仍能感受一股扑面的厚重。相对于如今而言,其治家处世之道依旧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。

早年间父母给我灌输的也是这种理念,只是成年后,觉得父母的想法过于老旧,再也不愿耐烦地聆听他们的教诲。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多了,反思自己所言所行,突然觉得父母也许无法用文字将其言语表述得如此完美,但他们当初教我做人的东西,却已然烙印在我生命里,未曾褪色过。我现在也是这般教育儿子,儿子亦与我当初一般,嫌我老土。

当今社会物质充裕,资讯发达,信息畅通,各种思潮和观念如雨后春笋,令人眼花缭乱。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,既便乱花渐欲迷人眼,也能静赏花开花谢。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童,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,他就很可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浪潮中迷失自我甚至误入歧途。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对孩子而言,家庭是其最重要的成长空间,是孩子感知世界、认知世界、拥抱世界的桥梁;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有质无形的引导,是一个潜移默化指引孩子明辨是非、区分善恶的过程。现在一些人在家庭教育上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,喜欢把自己的处世的态度、行事的方式和经验强加给孩子,不懂得顺势而为地去引导、纠正,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养成。父母的教养中隐藏着孩子的未来,因此在家庭教育上父母更需谨言慎行。

令人担忧的是,面对如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,对许多家庭而言,父母忙于工作,忙于应酬,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孩子,孩子大多是隔代抚养,这种现象是不可取的。相对教育而言,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较为理性,而祖辈在这方面则趋于感性,这样会导致家庭教育趋于柔和,不够钢硬而反有失严谨。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言行、品性和意志的养成就会出现硬伤。人的本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,当今社会物欲横流、人心浮躁,一些人崇尚拜金主义,将房子、车子和票子作为衡量感情和幸福的标准。在这样的环境和风气之中,父辈如果不能辅以正确的导向,就会使孩子在价值观上发生扭曲,进而会影响其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世界的认知。

三观不正,遗祸无穷。有些家庭在物质上对孩子不加以节制,不教育孩子学会取舍,学会谦让,导致其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,一切都应围着他转,从而让孩子养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性格,不懂得珍惜,不懂得感恩,他的字典里没有了责任和担当,不懂得什么是付出,一些做人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,你让他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人?

俗话说: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不要让孩子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性,要学会有意识的让孩子体味生存的不易和艰辛,树立一心向上、一生向善的价值取向,你就会给他烙上有益于其人生的印记。司马光训子有这样一段话:“有德者皆由俭来也,俭以立名,侈以自败”,《钱氏家训》中“持躬不可不谨严,临财不可不廉介”,以及陈毅的《七古·手莫伸》一诗中的最后两句“历览古今多少事,成由谦逊败由奢”。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治家与处世之道,对于个人,家庭、企业乃至国家都是警示之言。民族的传承相对而言就是依靠这种大小家族的家规、家训、家风形成的区域文化来延续的。它是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的航标,是民族的根。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。树立一个良好的家庭风尚,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去加深自己做人的底蕴,方能利己亦能惠人。

国家提倡学习传统文化,就是让我们学会并做到古为今用。 我们每一代人都是民族的传承者,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。古人讲究家、国、天下,就是要有家国情怀。南宋诗人陆游曾说过“位卑不敢忘忧国”,正是有这种情怀,无数仁人志士用各自的方式在传承薪火。因此我们每一代人都要学会如何去爱,要懂得怎样去珍惜。老一辈用鲜血和生命结束了百年耻辱,点燃了民族涅槃重生的火焰。作为后来者,民族的强盛就需要我们用青春和汗水浇铸,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,不能逃避,也不可逃避。我真心希望我的朋友们能做到淡泊宁静,自然从容,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份净土,给这份厚重的民族传承留一块有养分的土地,为子孙后代保留住这份财富。 (洪湖市烟草局  马军)



主办:中共洪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洪湖市监察委员会
Copyright ? 2004-2015 洪湖纪检监察网 [www.www.qdwjd.com]
鄂ICP备16007984号 技术支持:荆州新闻网